"推窗即望龍光塔,出門便游寄暢園"——隱山院墅在江南藝術從實用功能向審美意境的升華進程中,以"山水筑基、文脈塑魂、低密成勢、城芯為引"的復合敘事,重構了現代隱居的審美范式。這一實踐不僅是對"雖不能至,心向往之"的園林情結的具像應答,更通過重構庭園空間序列,將傳統自然觀轉化為可棲居的現實。
-
?目之及 | 龍光塔軸徑對望考譯
項目位于寄暢園北面,與龍光塔直線距離1公里,位于龍光塔視線通廊范圍內,具有天然地理優勢。我們確定了“近山高、遠山低”的建筑高度策略。以合院為線性中心,兩側為疊墅,共同構成龍光塔的視覺廊道。借鑒明清橋歷史文化街區的布局特點,以水為軸,街巷分支,形成三大生活組團。
-
?身之游 | 五十景圖冊空間序列
隱山項目從無錫世家的擇居智慧中提煉出"運河水岸居,秋光園中尋"的核心設計理念。借寄暢園五十景圖為空間原型,設計不同主題的園林重現畫中空間。把園林的移步異景,借景,漏景,對景等手法用的恰到好處。
借鑒寄暢園“知魚檻”形式,以現代設計語言重構莊子“魚樂之辯”的哲學意趣。水底以宋代米芾《研山銘》為藍本,采用白玉嵌金工藝鋪就。南端用七星橋將水域劃分兩個層次,對景“清響”月洞門。繼承了八音澗“大水宜分,小水宜聚”的基本手法,通過分級跌水再現"金石絲竹匏土革木"的音律層次。三層小樓漪瀾堂,其飛檐層疊,遠望如云霞輕攏,近觀則見光影在粉墻黛瓦間游移,與運河的瀲滟水色相映成趣。
-
?卜之形 | 江南境風物院墅營造
隱山融合徽派、蘇派等多種建筑風格。傳承詩意蘇韻、東方寫意的同時,又符合現代審美。站于合院庭中,抬首南望,不遠處的龍光塔被“安排”入園,巍然一塔,迥出林表,與園中景致渾然一體。疊墅借鑒惠山古鎮“百樓間”的建筑群體格局,提取騎樓形態結合現代手法與豎向拉線設計,提升整體輕盈感。
-
項目信息
項目地點:無錫市梁溪區
建筑面積:69275 ㎡
業主單位:梁溪文旅集團&世紀金源/騰云筑科
建筑設計:青墨建筑設計
施工圖設計:江蘇城歸設計有限公司
幕墻設計:杭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景觀設計:廣州知行景觀規劃設計有限公司
照明設計:杭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室內設計:春山秋水/GFD 廣飛設計/賦象設計/C&C共生形態
攝影版權:青墨建筑設計、是然建筑攝影
-